衛教文章
骨外固定器之護理
資料來源:博田國際醫院 / 門診部
制訂日期:2020-08-21
- 1.返家需每日觀察:
- (1)患肢神經和血管狀況:需要注意末梢肢體的顏色、有無麻木感及肢體活動的情形。正常的情況下無麻木感,肢體呈膚色、溫暖即可。
- (2)骨釘周圍的傷口狀況:有無出血、骨釘周圍或肢體發紅、腫脹、漿性分泌物或膿性分泌物、壓痛感。
- 2.下床及活動
- 除非主治醫師特別限制,否則使用骨外固定器部位,其上下關節都可活動,並需持續的活動患肢:如手部骨折的患者,需執行手部抓握運動;下肢骨折的患者需執行足背運動,股四頭肌運動(膝蓋伸直向下壓)及直抬腿運動,以恢復肌力,防止肌肉萎縮。下肢骨折病患下床步行時下肢會有「腫脹、疼痛及皮膚變紫黑色」現象。別擔心!這是因血液頓時集中於下肢所致;只要於活動後抬高患肢促進回流後,此現象即可改善。
- 3.骨釘護理
- (1)目的:預防使用骨外固定器與骨外延長器病患之骨釘處發生感染,每天需執行護理動作 ,也可方便觀察傷口狀況。
- (2)準備用物:
- *雙氧水
- *0.9%的生理食鹽水
- *75%酒精
- *適合骨釘大小的棉棒
- *無菌Y型紗布
- *一般紗布
- *3M布膠
- (3)消毒清潔程序:
- A.先將雙手洗乾淨,避免手上細菌造成傷口感染。
- B.以棉棒沾雙氧水,用旋轉方式由內向外擠壓並清除將骨釘孔周圍的分泌物及痂皮,因為這些東西會造細菌茲生,引傷口感染。
- C.以棉棒沾0.9%的生理食鹽水將使用雙氧水後產生之泡沫,及殘餘物洗去,直到洗淨為止。
- D.以棉棒沾75%酒精消毒骨釘孔,使其乾燥清潔。
- E.無菌Y型紗布覆蓋於骨釘周圍。【或以一般紗布展開成長條狀,圍繞骨釘】。
- F.用3M膠帶來固定紗布。
- G.骨外固定器與骨外延長器若沾有血跡污垢,則以棉棒沾酒精將其清除,避免感染,而導致發炎。
- *切記:每一根棉棒只用於一支骨釘,由內向外消毒,切勿來回擦。
- 4.注意事項:
- 以上護理程序需每天一次,最好選一固定時間執行,避免忘記。若不慎弄髒、弄濕傷口,需立即更換藥。若滲液變多時,則每天兩次,視情況增加之「只要骨釘周圍紗布明顯可見滲液滲出,最好更換之」。
- ※若有以下情形,必須來院門診檢查
- 1.骨釘周圍傷口有膿性分泌物
- 2.骨釘斷裂
- 3.骨釘滑動或滑出
- 4.骨釘周圍傷口有紅腫壓痛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