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章

甲狀腺結節之 —— 影像導引、微創性、非手術治療(上)

資料來源: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何俊緯醫師

制訂日期:2022-04-13

▍ 甲狀腺結節就是甲狀腺內的增生異常的腫瘤組織
 身體的所有器官在長期使用過後,本身很常會有類似的增生異常的組織形成,唯一的差別是腫瘤組織的形成在不同的器官內分別有其不同的名稱,如結腸息肉、皮膚贅疣等,且不同器官的腫瘤組織其後續演變成癌細胞的風險不同。
 甲狀腺的結節性疾病在臨床上是非常常見的,其普及率高到非常多的研究當中都發現,如果使用精密的儀器來進行詳細的檢查的話,會有超過50%以上的病患可以發現有甲狀腺結節存在的,其疾病的盛行率是遠比我們一般常知的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還要常見的。
 
 
▍ 甲狀腺結節治療與手術的醫療進展進程

 
 
■ 甲狀腺結節需不需要治療?
 因為甲狀腺結節的惡性比率相較於其他的器官的腫瘤來說是比較低的,大部分的甲狀腺結節都是沒有症狀的良性結節,所以絕大多數的甲狀腺結節的處理方式是追蹤與觀察即可。
 但是臨床上確實有約10-15%的病患的結節的大小是會有持續長大的現象,進一步造成甲狀腺所在的位置附近的組織的壓迫性症狀出現,如喘、吞嚥困難、頸部疼痛、壓迫症狀、聲音沙啞、或是因為腫大造成了美觀上的考量,外加上如果檢查有可能有惡性腫瘤、結節快速生長、或是過大的結節(超過4公分)的情況下,這時候就需要考慮針對結節去做進一步的處理。

 
 
■ 甲狀腺結節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醫療是個高度專精化發展、針對需求而進一步解決與改善的一門科學,近十年來針對甲狀腺結節的治療的方式與如何考慮進一步治療的演變是非常迅速的,從原本所有的病患只能利用開刀治療,改善到最後治療的方式盡可能用微創性治療以減少疤痕、避免手術可能之併發症、與保留更多的功能性的組織器官以避免後續藥物使用等來進一步考量。

 簡而言之,現階段針對甲狀腺結節的治療方式跟20年前是截然不同的。
 
 
 傳統手術 
 傳統上針對甲狀腺的結節的處理方式都是以手術移除為主,但是手術不可避免的會有較高的約2-10%的併發症產生,且對於術後的恢復、美觀、需不需要一輩子吃藥等需求,在這2-30年來是一直在手術的病人身上陸續被提到的問題;尤其是在脖子的正中央產生的約8-10公分的傷口對於甲狀腺疾病好發的年輕女性來說確實是一個很舉足輕重的治療考量點之一。
 
 
 藏疤手術 
 在近20年的醫療進步的過程當中,外科醫師一開始的嘗試是先試著將傷口由原本在很顯眼的脖子正中央,進一步藏到較不會被明顯看到的耳後、乳暈、跟腋下的區域。但因為在試著藏疤的過程當中發現,在手術移除甲狀腺之前,反而需要先從下刀的位置多挖出一條通往甲狀腺的通道,後續觀察病患發現這樣的手術反而會造出更多的手術所造成的併發症,由原本的﹝微創手術﹞變成部分外科醫師戲稱的﹝巨創手術﹞。
 
 
 無疤手術 
 所以針對手術疤痕與併發症的同時兼具的情況下,後續發展出來的方式是經由口腔,也就是經自然孔洞的開刀方式,因為經由口腔進刀的方法距離甲狀腺的術區較近、且口腔黏膜組織的恢復的差異等情況,經自然孔洞的甲狀腺微創手術就儼然成為近幾年較常被建議的手術的一種選項。
 
 
 甲狀腺燒灼術 
 即使改善了手術下刀的區域能改善與解決疤痕的美觀問題,但是仍無法改善手術移除術後需要長期補充甲狀腺賀爾蒙的藥物的問題,與部分的病患無法接受全身麻醉的風險等情況,所以近10年來就陸陸續續的發展出更低侵襲性的治療方式,也就是這幾年來大家逐漸認識的甲狀腺燒灼術。
 當然要選擇一種治療之前,必須要先知道並且了解今天我們準備接受這一個治療的目的倒底是什麼:

■ 手術的目的是移除組織?燒灼的目的是減少體積?
 因此如果病患是癌症、或是有高度的癌症風險,治療的目的就必須要儘可能的移除必須要擔心的組織,因此手術就一定是治療的首要考量。
但如果病患是良性的有症狀的結節,或是無法手術、不想手術的病患,則治療的目的就是儘可能的減少腫瘤的負擔,減少因體積造成的症狀,燒灼在這個部分就是個很值得被提出來的治療選項了。
 所以治療的病患是以治療惡性腫瘤的前提下,如果手術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療與轉移預後的話,仍建議以手術為主要的治療選項!醫療的第一個大前提是必須提供最好的治療選項。
 而病患如果是以治療壓迫性症狀的結節的情況下,燒灼就是個優於手術的治療方式,這也是為什麼一般在進行燒灼術之前,必須要先進行2次的細針抽吸的細胞採檢,針對良性的腫瘤進行燒灼是目前大多數的燒灼術的主要適應症。
 雖然目前對於復發性癌症、微小乳突癌、無法開刀的病患燒灼仍是個很好的治療方式,但在思考是否要進入燒灼之前仍需要討論一下是否可以利用手術來治療。
看診查詢
網路掛號
行動APP
Facebook
Instagram
Go Top